建筑结构
楼栋呈工字形,前长后短,中间走廊联接。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筒瓦铺盖,红色外墙,既有中国古典建筑的秀丽典雅,又有现代的美观大方。
历史沿革
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后,日本侵略者加紧进攻我国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原清华大学考虑撤离北京,南迁办学,并准备将农学院办在长沙。当时,从学校的财政拨款中抽出一部分基建费,选址于湖南长沙岳麓山南麓的左家垅,建造了两栋教学楼(即“民主楼”、“和平楼”)和两栋学生宿舍(尚存一栋,即现在的学生一舍)。
和平楼
和平楼位于中南大学校本部中段,升华大道北侧,始建于1936-1937年,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与林徽因伉俪设计,是学校现存最早的校舍。凝望熟悉的和平楼”,回忆往事,感受岁月沧桑。
和平楼将铭记历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实现党的“科教兴国”伟大战略,为培养人才、振兴中华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第三批历史保护建筑拟保护名单中,我校入选的建筑有:中南大学教学办公建筑群、苏联专家公寓等。入选名单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中南大学教学办公建筑群,包括采矿楼、地学楼、特冶楼、冶金楼、化学楼、理学楼等多栋建筑。
中南大学苏联专家公寓
入选理由:苏联专家公寓(甘棠一楼、甘棠二楼)是当时学校为接待前苏联专家专门修建的建筑,建筑的细部装饰有一定的前苏联风格。现仍用于办公,保存完好。始建年代:1954年
甘棠一楼、甘棠二楼,
中南大学教学办公建筑群
入选理由:该建筑群体现了20世纪50至6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建筑的特点,保存较好,使用功能没有大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历史与建筑文化价值。
始建年代:20世纪50-60年代。
中南大学本部校门、中南大学采矿楼、中南大学地学楼、中南大学化学楼、中南大学理学楼、中南大学特冶楼、中南大学冶金楼、中南大学第一办公楼、中南大学第二办公楼、中南大学教工一舍。
那么,为什么这些建筑能够入选呢?
据了解,这些建筑均是始建于1840年至1978年的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不可移动文物,并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各历史时期有特色有代表性的建筑;
●有标志性纪念性的建筑;
●著名建筑师设计的代表性建筑;
●不同类型的有一定地位的优秀建筑;
●有城市传统风貌的地段。
本文来源:http://www.sengqiecha.com/38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