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北京-赤塔、北京-伊尔库茨克、北京-阿拉木图等三条国际航线
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
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股本定额为4200万卢布,中苏双方各占50%,经营期限为10年。公司从即日起开辟北京-赤塔、北京-伊尔库茨克、北京-阿拉木图等三条国际航线,新中国民航国际航线就此开通。
一下是拓展知识: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民航除担负了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工农业生产建设的一些紧急航空运输任务外,同时积极筹备开辟国内航线,并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工作。
从1949年年底至1950年上半年,先后组建了天津、广州、重庆办事处和部分航站,担负了北京、天津至重庆、昆明、兰州等地的专包机飞行任务。但是,新中国民航正式在固定航线上经营定期国内航班业务是从1950年8月1日开始的。
初创时期的新中国民航规模很小,仅有12架小型飞机和3条国际航线、9条国内航线。1950年8月1日,新中国开辟了两条国内航线:一条是天津-北京-汉口-重庆;另一条是天津-北京-汉口-广州。此后,又以重庆为基地,先后开辟了重庆通往成都、贵阳、昆明3条国内航线,以及重庆-西昌的地方航线。
1950年7月1日,中苏民航公司正式开辟了长达5100多公里的3条国际航线:即北京经中国东北地区的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到苏联的边境城市赤塔;从北京经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沙音山达、乌兰巴托到苏联的伊尔库次克;从北京经中国西北地区的太原、西安、兰州、肃州、哈密、迪化、伊犁抵达苏联的阿拉木图。
1952年7月7日,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正式成立,将重庆-汉口航线分别延伸到北京和上海,后又开辟了广州-昆明和广州-湛江两条航线。至此,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初步沟通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与西南边远地区的航空交通联系。
本文来源:http://www.sengqiecha.com/43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